大数据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与优化策

 行业动态     |      2024-09-07 08:16

  一是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平台,通过智慧大脑完成多重数字治理体系的联通与协作,依托数据的高效安全传输和算力支持,实现社会治理效益最大化。二是实现社会治理社会化。着重解决社会治理领域条块分割、资源短缺、响应迟滞、社会主体活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借助云端打通“数据孤岛”,最大化推进数据流动和利用,解决以往政府数据缺乏来源、查找效率低下、跨部门沟通困难等问题,有效推进政务服务,群众从出门“线下跑”转向在家“云端办”,政府从部门“分头办”转向跨部门沟通的“协同办”,实现社会治理社会化。三是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通过大数据平台,基层组织、社会民众都能与政府部门保持交流,针对社会治理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推动政府部门在法律的框架下做好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群体的作用。

  一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数据连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在民生领域,每一秒都有海量的数据产生,收集、分析、应用和管理好这些数据,有助于政府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服务,找准民生服务的难点、痛点、堵点,解码公众的需求,真正让公共服务有温度。二是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数据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战略资源,数据运用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并代表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既是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彰显。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以数据、信息为核心资源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颠覆了传统社会治理,对社会治理理念、组织架构、治理手段、政策制定与实施等带来深刻影响。大数据思维、技术与社会治理已深度融合,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器,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的路径选择。

  大数据虽凭借自身对数据的收集、过滤、分析和共享成为科学决策和精准预判的有效手段,但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对信息进行广泛搜集、严密筛选、科学分类、实时共享,导致在管理、实践、安全等层面面临挑战。从管理层面上看,海量数据是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一方面需要对数据的海量搜集,另一方面需要对搜集来的数据进行筛选、分类和存储,以往对数据单一、静态、笼统的处理方式已不合时宜,这使得对大数据存在管理上的难度。从实践层面上看,一方面大数据涉及多门学科,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学科、统计学科等方面的知识,这使得对大数据技术的掌握度要求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科技人才相对匮乏,无法对数据的分析、研判、共享准确把握,使得大数据实际应用于社会治理遇到较大阻碍。从安全层面看,由于大数据对信息的实时共享使得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导致公民的隐私权无法得到完全保障。同时由于政府等社会治理主体尚未建立维护数据安全的监管机构,使得信息盗用的现象屡禁不止。此外,大数据被黑客利用也会给个人、组织、社会甚至国家带来安全威胁。

  现如今,我国政府部门以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为特点的行政体制依然广泛存在,而大数据内在的开放性、共享性特点要求政府部门行政体制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二者显然存在矛盾。从区域上看,利益驱使导致利益区域固守,进而产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区域间缺乏灵活的协同治理,导致区域间的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难以整体性流通,行政体制畸形运作。从部门上看,在部门化、碎片化治理格局之下,不同部门各自建设不同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数据标准化程度不统一,信息共享法律法规尚未有效建立,数据共享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利益分配界限不清楚,甚至每个部门都形成了一座“信息孤岛”,这一现象在教育、医疗、社保、社会救助等领域尤为明显。从治理主体上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独享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市场、社会组织、公众共享的程度不高,这使得社会治理的主体地位不平等,难以改变碎片化的社会治理现状,从而难以形成社会治理网络的一体化,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对困难。

  我国传统治理强调的是模糊性、经验性、整体性的人治治理观,而大数据强调以科学性、精细化、准确性来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显然二者之间存在区别。从政府层面上,由于受到传统治理理念的影响和制约,政府部门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意识不强,对有效利用大数据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有待提高,以大数据为特征的社会治理架构尚未形成,依据大数据进行社会治理的治理体系未有显现,这些使得政府利用大数据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举步维艰。从社会层面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暴露出传统的静态、单一治理观的无能,社会矛盾关联性日趋紧密导致碎片化、分割化的治理无效,社会的平等性、参与性使得权威、专制治理观渐趋暗淡,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倒逼强调效率优先、绩效第一的治理观的改变。从公众层面上,大多数民众对大数据这一新兴概念知之甚少,对大数据对于我国重要性的认识不强,对大数据的理论与实践认知不深刻,同时由于政府信息的不完全公开化、透明化,使得广大民众享有知情权的程度不高,自然对政府大数据的管理和应用了解不多,致使公众参与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会治理从而推动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实现变得日趋遥远。

  一、大数据推动我国社会治Biblioteka Baidu现代化的历史机遇

  一是用大数据建设智慧政府,为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坚实基础和技术条件,有效遏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中梗阻”“低效率”等现象,优化政策执行环境,整合政策执行资源,形成政策执行合力。二是依靠大数据优势,建设智慧数据平台对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对风险的感知、预测和防范能力。三是通过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更为系统、精确、科学的参考依据,对政策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纠错和完善,更加全面了解各类信息,准确判断发展趋势,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四是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对权力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全程记录、挖掘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不作为、乱作为及腐败行为,构筑反腐败的网络数字化监督机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决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