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高校培养优质信息技术人才创新模式

 行业动态     |      2024-08-10 11:08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创新与改革,地方高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人才培育方面更是占据着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地方高校的角色和定位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地方高校培育出来的人才也更具竞争力,综合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宜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多年来积极致力于教学改革与探索,坚持以“为学生成才奠基、为学生就业着想”为理念导向,终于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地方高校培养优质信息技术人才的成功之路,即采用“四对接”要求、“三同”机制和“五双”模式的全方位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实现了毕业生“高比例、高对口、高薪资、有发展”的“三高一有”的就业目标。

  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国家一项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纵观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信息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追求的是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紧密融合与发展,国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内对优质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同时对信息技术人才自身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会也会提出更高要求。

  思维方面。优质信息技术人才要具备综合性、多元化思维模式与能力。首先,概念思维,即要求信息技术人才在具备基础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之外,还需要建立起新型概念思维能力,诸如预判思维、系统思维、设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等。其次,复杂系统设计思维,未来信息技术发展会面临着更复杂强劲的竞争环境,其需要对大量信息内容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人才需要建立起复杂系统设计思维才可顺利将信息技术和非信息技术关联在一起,才可以制定出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再者,持续学习思维能力,信息技术人才要具备更加强大的持续学习能力,要时刻关注信息技术领域最新动向和动态,积极自主去完善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最后,国际化视野,信息技术是相通的,其不可能孤立封闭的存在于某一处,因此,信息技术人才需要逐步培养自己的国际化视野,要多学习、多了解,多涉及更多学科领域,使得自己能够在高度融合的大环境中更好地完成任务。

  技能方面。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而言,其需要学习和应用的专业技能种类会越来越多,而且学习和应用专业技能的难度也会变得越来越高。关于优质信息技术人才需要学习的专业技能,其主要包括各类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熟悉并快速适应各种新型开发环境与设计工具;云计算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等。信息技术人才需要针对每一类专业技能来进行深化学习,并在日常工作中熟练高效应用。

  综合素养。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其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以及关注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领域内,而是对信息技术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要具备足够强的业务理解能力,能够深入精准了解和掌控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作模式和应用价值,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各领域不同业务建立起多维度的联系,而不是按部就班,保守思维,要积极联合多方主体,深入挖掘用户需求一起参与制定相应的方案内容。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而言,其技术开发能力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信息技术人才需要全面掌握协议、抽象模块分解、聚合功能设计机制等技术,在系统设计上能够提出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而且能够有效测试、落地孵化并可以到实际运用中。信息技术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这与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充分渗透和应用到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流程中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所以,信息技术人才要下意识去关注管理工作,要全力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以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同五双四对接”优质信息技术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共包含“三同”“五双”“四对接”三项主要内容:一是“三同”,即学校与企业同为教学主体,校园与基地同为教学主场,教师与工程师同为教学主角。二是“五双”,即双教师同堂授课,双课堂相互融通,双实践有效联动,双主体适时互动,双动力同向驱动。三是“四对接”,即“与高水平企业对接、与高标准技术对接、与高要求教学对接、与高质量就业对接”。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适用该模式,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术、教学与生产、培养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功打通了教育教学链和产业链条,逐步构建起了一套更具先进性、科学性与实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获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实践证明,地方高校优秀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与“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提出的内容“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有着高度一致性。

  以宜春学院为例,该校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制定并实施“借船过海、植梧引凤”新战略,曾组织专业团队先后到南昌、杭州、苏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开启了套索校企合作育人的新篇章。关于该战略的实施过程,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06年-2009年,当时学校实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战略,其会通过签订人才订单合作,将培育出来的学生输送到一线生产企业中就业;第二阶段是在2009年-2010年,学校实施“3+1”模式,很多学生都进入诸如惠科集团、鲲鹏网云等企业中参与实习训练;第三阶段便是2011年后,学校尝试施行和落实“三同五双”机制,有越来越多企业成为了学校的合作伙伴,为学校信息技术人才培育增添了更多新鲜且强劲的助推力量。在此发展阶段,该院校所开展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陆续展现出效果:与江西思创科技公司、中软国际,安博教育进行合作,成批地将大四学生送往企业实训,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开始增强,面试成功率开始增加。

  在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方高校开始改变以往传统的人才培育理念,并坚持以“高比例、高对口、高薪资、有发展”,即“三高一有”作为就业指导目标,秉承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重新构建起了一套全新的教学管理与人才培育模式:

  “四对接”,高端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很多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给予了新调整,其不再局限于本地人才的培育,而是将培育目标重新定位成培养能在一、二线城市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软件开发的设计师或软件开发团队的骨干人才。对于对接对象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合作企业必须是国内知名的信息技术教育企业;教学内容要紧跟最新的技术发展;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师资、基础条件要与一线城市看齐;不仅就业率高,还要就业质量好,包括专业对口率高、就业地域与就业岗位好。

  突破传统思维,精心甄选育人伙伴。与地方高校合作的企业伙伴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属于信息技术教育企业;有先进的育人理念、强大的教材研发与教学设计团队以及与行业优秀企业有密切联系。在提出这三个明确条件之后,借助符合条件的合作伙伴,地方高校便成功打开了连接教育链和产业链的阀门,和它们共建教育教学研发、设计、实施团队,及时将一线软件开发企业的岗位需求转化成教学目标,将其不适合教学的原生项目转化成适合教学的项目案例,进而通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教案、共同实施教学计划,打通教育教学链与产业链、就业链,既保证了学校教育的完整性,又保障了信息技术技术教育的实用性,而且通过不断迭代,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从而有效解决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技术的发展与市场需要问题,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

  创新教学实践,构建“三同”机制和“五双”操作。在“三同”机制构建方面,一是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学校与企业同为教学主体。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计划共商、人才共育”双主体保障体系。二是整合校企资源,保障校园与基地同为教学主场。企业在学校建立实验室、教学点,学校在企业建立教学基地、工作基地。三是实行双聘制度,确立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同为教学主角。学校把企业高管聘为学院“实践教学院长”,把企业工程师聘为学院教师;企业把学校资深教授聘为发展顾问,把学院教师聘为课程讲师。“三同”机制实现了校企优质资源的互补与交流,有效解决了地方高校教学资源不足问题。在“五双”操作方面,一是双教师同堂授课,实现知识与技术的及时联系。理论课,以学校教师讲授为主,企业工程师同堂协助;实践课,以企业工程师讲解为主,学校教师同堂协助。二是双课堂相互融通,实现知识与技术的牢固结合。开辟校内校外两个课堂,校内课堂以教授知识和技术原理为主,校外课堂以岗位认知、技术训练和工程素养的培养为主,在知识、原理的学习中辅以技术应用,在技术训练、工程素养培养中注重知识运用和原理解释。三是双实践有效联动,实现由知道到知会的提升。校内实践设置了验证性实验与集中实训,校外实践设置了认知实训、岗前实训和顶岗实战。各实践环节有序梯进,有机衔接。四是双主体适时互动,实现知识构建与技术应用的紧密结合[18]。教师与工程师定期探讨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工程师帮助教师知会行业动向与技术,教师帮助工程师提升教学水平。五是双动力同向驱动,实现学校企业同心协力共育人才。通过“共同选择实训项目、共同组织赛事、共同开拓就业市场、共同保障教学质量”,将企业发展动力与学校发展动力同向聚集,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巨大能量。“五双”操作保证了“三同”机制的落地,有效解决了四线城市高校与一线城市企业的合作育人难以有效协同的问题。

  “三同五双四对接”优质信息技术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实践应用卓有成效。近些年地方高校信息技术专业招生年均数量逐年递增,专业投档线提升趋势明显,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对口率提升也十分显著,在就业薪资、就业城市水平以及职业晋升与发展空间等诸多方面都实现了全新突破。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也在逐步优化调整,行业精英讲座数量、优秀工程师进校参与教学和项目指导的频率以及协同育人教学团队的构建工作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教学资源更是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充实。教研能力提升显著,理论成果越来越丰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课题数量和经费亦随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良性转变,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受到地方政府高度认可。地方高校美誉度、知名度、社会认可度以及影响力都有了很大提升,多项科研成果已经被成功应用到了各大社会信息技术类企业当中,与企业之间合作的紧密度越来越高。

  综上所述,在探索地方高校培养优质信息技术人才创新模式的过程中,地方高校要敢于直面现实,大胆尝试各种策略,找准改革切入点,成功制定并实施了“三同五双四对接”新型优质信息技术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实践成果也反复证明了该培养模式的可实践性与推广性。未来地方高校将会继续在此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深化探索,紧跟信息技术行业发展形势与人才需求变化,灵活调整、细化革新,竭尽全力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更优质的信息技术人才,让更多选择与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从中受益,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宜春学院,李静副教授、胡红武教授,本文系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高校IT人才培养“校政企”三方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